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人才培养 -> 硕士生 -> 硕士生培养方案 -> 正文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人:体育学院     发布时间: 2023-11-21      点击次数:

(专业代码:0452)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较强的终生学习能力、理论研究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适应新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研究和创新创业为重点,培养在体育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治学严谨,积极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二)掌握体育学的基础原理和知识,牢固掌握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与研究方法;具有扎实的体育学科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体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独立承担相关业务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

(四)身心健康。掌握基本的健身理论与方法,具有自我锻炼与保健能力,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


三、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四、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制定

导师(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我校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并结合硕士研究生个人情况,在硕士研究生入学3个月内,指导学生填写《山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上传至研究生管理系统,经导师、学院主管院长审核确认后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如因客观条件变化,经所在学院主管院长同意,可以修订培养计划,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个人培养计划应对硕士研究生所学的课程名称、学分、时间安排、学习和考核方式、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要求与进度、主要必读书目等进行明确规定。


五、课程设置与应修总学分

(一)课程设置

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按照课程内容分为必修课(含专题课、学位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含公选课、专业课、研究方法课、国际化课)。


1、必修课包括专题课、学位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其中,专题课1个学分,学位公共课5个学分,学科基础课9个学分,学位专业课12个学分。

1)专题课

专题课包括思政教育、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其中思政教育(含德育、美育、劳育)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负责组织实施和考核,计0.5学分;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由研究生院和学院负责组织实施和考核,计0.5学分。

2)学位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或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和公共英语(2学分)。

公共英语课程实施应用型通识教育,专业英语课实施学术研究教育(如外文专业文献选读、学术论文撰写、国际学术会议模拟等),课程组由公共外语教学部和体育产业管理专业教师共同组成。本专业研究生入学前两年取得CET六级550分、TOEFL90分、GRE300分、GMAT660分、IELTS6.5分、WSKPETS-5)成绩合格、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考试(TEM-4/8)成绩合格及其他类似级别成绩者,经过申请可以免于修读公共外语课程。

学科基础课包括:体育科研设计(3学分)、体育专业英语(2分),专项技术提高课(4分),其中专项技术提高课定期聘请行业导师进行指导。

专业领域核心课:

学位专业课根据三个方向,进行了以下设置,体育教学方向:体育课程导论(3分)、体育教材教法(3分)、运动技能学习原理(3分)、体适能评定与方法(3分)。运动训练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3分)运动训练科学监控(3分)、运动伤病的防治与康复(3分)、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3分)。社会体育指导方向:社会体育学(3分)、健身理论与实践(3分)、运动处方(3分)、大众体育管理(3分)。

2、选修课包括公选课、专业课、研究方法课、国际化课(含全英文课程、暑期国际学校课程、国外研修课程)。要求选修不少于6个学分,本专业设置的研究方法选修课共2门,包括,体育统计与应用(2学分)、体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2学分);专业课选修课程共计10门,包括体育学原理(2学分)、体育产业学(2学分)、体育经济学(2学分)、体育营销学(2学分)、休闲体育学专题(2学分)、身体运动功能诊断与训练(2学分)、高级运动生理学(2学分)、运动保健学(2学分)、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2学分)、运动休闲项目概要(2学分)。

3、实践环节:赛事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充分、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研究生专业实践在第34学期进行,第4学期实践结束,经导师、学院审核合格后获得4学分。此外,参加由校团委组织的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经团委审核合格后获得0.5学分/次;作为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负责人,或参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获奖,经团委审核后获得1学分/次。

4、学术活动

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学术会议,听取学术讲座,提交学术心得报告,审核合格后,获得1学分/次。

参加在国外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获得1学分/次;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含在境内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获得0.4学分/次;参加省级学术会议,获得0.3学分/次;参加校级学术会议,获得0.2学分/次;参加院级学术会议,获得0.1学分/次。累计最高1学分。

(二)学分要求

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须累计修满38学分,其中思政教育0.5学分,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0.5学分,课程学习32学分(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践环节4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三)授课与选课要求


必修课和选修课在32课时(含)以内的,可选择8-9周(小学期)完成授课任务。鼓励吸引外籍教师参与国际化教学,注入更多国际化元素,提倡全英文授课。授课应重视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模拟训练、赛事教学等教学方法。

研究方法类课程设为选修课。

国际化选修模块包括国外访学项目(90天以上)、暑期国际学校、全英文课程。


六、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形式


课程考核实行分阶段考核与期末考试(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阶段考核采用案例分析、模拟实训、课堂随机测验、课程论文、项目设计、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读书报告等,每一阶段都通过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录入成绩,并保留原始资料与记录。


(二)成绩评定

课程的期终考核成绩均采取百分制,其中必修课考核成绩70分为合格,选修课考核成绩60分为合格。分阶段考核成绩比重由授课教师确定,原则上不低于50%,录入成绩时采用百分制。

(三)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后,参加由体育学院组织的中期考核。中期考核要求参照“山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执行,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七、课程的选修、补修、重修及缓考

课程的选修、补修、重修及缓考要求参照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科研工作要求


为保证我校硕士学位的授于质量,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一定要取得科研成果后方具有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硕士研究生应在公开出版的国内外正式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本专业研究领域内能反映其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专刊和一般论文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发表的文章作者单位署名必须是山东财经大学。如导师是第一作者,研究生可为文章的第二作者。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1.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的实际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2.论文选题和开题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最新动向,尽早确定选题方向,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所有研究生都必须在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证。开题报告应由以硕士研究生导师(至少3名)及指导小组成员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在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过程中,如果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做开题报告。

3.硕士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论文应体现出硕士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做出了创新性学术成果,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管理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备了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

4.硕士研究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满足本学科的培养方案、学位论文通过同行专家评审,方能申请答辩。有关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预答辩、学术不端行为检测、隐名评阅、答辩等参见山东财经大学学位授予流程中的相关文件。

5.学位论文学术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不得剽窃他人成果。凡引用他人观点、成果的,必须详细列出材料出处,实事求是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写作规范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财经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各项教学环节,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准予毕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十一、其它


本规定从2023级硕士研究生开始施行。

在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的留学生以及港、澳、台学生参照本规定执行。


附录1:本学科需要阅读的主要著作和专业期刊目录


1.《体育科学》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


2.《中国体育科技》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主办


3.《体育与科学》 江苏体育科研所主办


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主办


5.《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主办


6.《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上海体育学院主办


7.《体育学刊》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主办


8.《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主办


9.《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西安体育学院主办


10.《体育文化导刊》 国家体育总局信息研究所主办


11.《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沈阳体育学院主办


12.《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山东体育学院主办


13.《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首都体育学院主办


14.《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主办


15.《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广州体育学院主办


16.《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南京体育学院主办


17.《体育管理学》 张瑞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18.《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黄汉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19.《体育社会学》 卢元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0.《体育经济学》 丛湖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1.《体育市场营销学》 张贵敏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


22.《体育产业概论》 曹可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





附录2

课程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课时

学分

学期分布

考核

方式

开课单位

1

2

3


专题课

1

思政专题(含德育、美育、劳育)

8

0.5



考查

研究生院

2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8

0.5



考查

研究生院

公共

学位课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阶段性考核+考试


马克思主义学院

4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或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5

公共英语

32

2



公共外语教学部

学科基础课

6

体育科研设计

48

3



体育学院

7

专项技术提高课

64

4


体育学院

8

体育专业英语

32

2



体育学院

专业学位课

体育教学

9

体育课程导论

48

3



体育学院

10

体育教材教法

48

3



体育学院

11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

48

3



体育学院

12

体适能评定与方法(案例)

48

3



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

13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48

3



体育学院

14

运动伤病的防治与康复

48

3



体育学院

15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48

3



体育学院

16

运动训练科学监控(案例)

48

3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

17

社会体育学

48

3



体育学院

18

健身理论与实践

48

3



体育学院

19

大众体育管理

48

3



体育学院

20

运动处方(案例)

48

3



体育学院

选修课


研究方法课

21

体育统计与应用

32

2



阶段性考核+考查


体育学院

22

体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32

2



体育学院

专业课

23

体育产业学

32

2



体育学院

24

体育经济学

32

2



体育学院

25

体育营销学

32

3



体育学院

26

体育学原理

32

3



体育学院

27

休闲体育学专题

32

2



体育学院

28

身体运动功能诊断与训练

32

2



体育学院

29

高级运动生理学

32

2



体育学院

30

运动保健学

32

2



体育学院

31

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

32

2



体育学院

32

运动休闲项目概要

32

2



体育学院

33

暑期国际学校

32

2



体育学院

34

国外研修

32

2



体育学院

实践环节:赛事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实践思政

4学分

学术活动

1学分

应修满总学分

38学分


注:(1)公共外语课实施应用与专业相联系的通识和财经特色教育。(232学时(含)以内的课程可实行8-9周(小学期)授课。(3)选修课全校打通,所有硕士研究生均可跨学科(专业)选修。(4)“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辩证法概论”任选1门。